> > 正文
让新型辅导点成为校外辅导力量的有力补充
近年来,句容市关工委大力推动“党建带关建”、“站校”结合校外辅导站建设等中心工作,有力加强了镇、村关工委的功能建设和中心站辅导力量及辅导质量的大幅提高。特别是在推动“站校”结合全覆盖后,各村中心站的办站积极性,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辅导老师授课的能动性都有了明显提高。由于校外辅导质量的不断提高,校外教育辅导站受到了学生家长的赞许和拥护。
在回顾和总结校外辅导工作时,我们发现虽然通过“站校”结合后校外辅导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但离全员覆盖尚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下蜀地处丘陵山区,居住分散,有一部分自然村离行政村中心站距离较远,孩子们到辅导站参加活动交通不便,安全隐患较大,家长接送困难等问题。由此带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经常参加中心站的各项活动。正当镇关工委为此焦虑寻找破解之法时,2020年5月份市委宣传部开展送书下乡、农家小书屋建设,镇关工委利用机会乘势而上,主动和镇宣传部门紧密联系,在农家小书屋的选址上和农家小书屋房主的选配上,充分考虑到有利于自然村家庭教育辅导点的建设,即在离中心站距离较远的自然村选点,辅导点选择在大学生村官或退休教师以及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老干部家中。
5月14日全镇第一家农家小书屋和自然村辅导点在空青村范巷自然村同时挂牌。空青村范巷辅导点是大学生村官、共产党员王芬调剂出自家房屋60余平方米供辅导点使用,并主动担任辅导老师。空青村集体添置了桌、椅、空调、书籍等教学用具。按排多名“五老”担任辅导点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思想教育。空青村范巷辅导点是免费集放学托管和校外辅导于一体的家庭辅导点,即学生放学从校车下车后一同到辅导点集中温习功课。家长下班后从辅导点接回学生,从而解决了学生放学后,家长因务工务农无人看管孩子的问题。逢双休日、寒暑假,集中开展校外辅导,解决了因路途远到中心站不便利的问题。这一举措深得范巷自然村学生家长的拥护。
继范巷辅导点试点成功后,在总结范巷辅导点经验基础上,结合农家小书屋建设,新型校外辅导点建设向全镇拓展,全镇到目前为止已建成亭子村西岔、六里村中巷、桥头村东菜园、新村村新村、下蜀村挂圩六家新型辅导点。辅导点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外辅导全覆盖的不足。
在新型辅导点的建设上我们采取了与以前老的辅导点建设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具体表现在:一是在选址上要选择离中心站较远且在校生较多的自然村,具体地址在校车接送点附近,符合“就近就便”、“安全可靠”、“接送方便”的原则。二是在辅导员选配上突出以“五老”为基础,如果辅导员不是“五老”的,应有村统一按排一名“五老”到点协助工作。三是在日常管理上纳入所在村中心站统一管理。新型辅导点是中心站的一个分支平台在运作,是中心站校外辅导力量的再补充和再完善。四是在教学实施添置上采取全镇统一模式,经济上由各行政村集体解决。五是辅导员的误工报酬上按照《下蜀镇“站校”结合校外辅导实施细则》给予补助。辅导内容上以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为主线,校内学业辅导为常规。规定动作是将“站校”结合校外辅导引入到辅导点的日常活动中,自选动作各具特色。如空青村范巷辅导点是书法,新村村新村辅导点是舞蹈,桥头村东菜园辅导点是美术,每个辅导点自选动作、特色项目各不相同。
新型辅导点由于较好地解决了辅导员的辅导补贴和教学用具的添置经费问题,且辅导员的素质日趋提高,使得自然村辅导点更具有生命力,更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它的特点是办点模式公益性、辅导老师专业化、辅导内容多样化、办点地址就近化。这是下蜀镇关工委校外辅导工作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
让新型辅导点成为校外辅导力量的有力补充
在回顾和总结校外辅导工作时,我们发现虽然通过“站校”结合后校外辅导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但离全员覆盖尚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下蜀地处丘陵山区,居住分散,有一部分自然村离行政村中心站距离较远,孩子们到辅导站参加活动交通不便,安全隐患较大,家长接送困难等问题。由此带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经常参加中心站的各项活动。正当镇关工委为此焦虑寻找破解之法时,2020年5月份市委宣传部开展送书下乡、农家小书屋建设,镇关工委利用机会乘势而上,主动和镇宣传部门紧密联系,在农家小书屋的选址上和农家小书屋房主的选配上,充分考虑到有利于自然村家庭教育辅导点的建设,即在离中心站距离较远的自然村选点,辅导点选择在大学生村官或退休教师以及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老干部家中。
5月14日全镇第一家农家小书屋和自然村辅导点在空青村范巷自然村同时挂牌。空青村范巷辅导点是大学生村官、共产党员王芬调剂出自家房屋60余平方米供辅导点使用,并主动担任辅导老师。空青村集体添置了桌、椅、空调、书籍等教学用具。按排多名“五老”担任辅导点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思想教育。空青村范巷辅导点是免费集放学托管和校外辅导于一体的家庭辅导点,即学生放学从校车下车后一同到辅导点集中温习功课。家长下班后从辅导点接回学生,从而解决了学生放学后,家长因务工务农无人看管孩子的问题。逢双休日、寒暑假,集中开展校外辅导,解决了因路途远到中心站不便利的问题。这一举措深得范巷自然村学生家长的拥护。
继范巷辅导点试点成功后,在总结范巷辅导点经验基础上,结合农家小书屋建设,新型校外辅导点建设向全镇拓展,全镇到目前为止已建成亭子村西岔、六里村中巷、桥头村东菜园、新村村新村、下蜀村挂圩六家新型辅导点。辅导点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外辅导全覆盖的不足。
在新型辅导点的建设上我们采取了与以前老的辅导点建设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具体表现在:一是在选址上要选择离中心站较远且在校生较多的自然村,具体地址在校车接送点附近,符合“就近就便”、“安全可靠”、“接送方便”的原则。二是在辅导员选配上突出以“五老”为基础,如果辅导员不是“五老”的,应有村统一按排一名“五老”到点协助工作。三是在日常管理上纳入所在村中心站统一管理。新型辅导点是中心站的一个分支平台在运作,是中心站校外辅导力量的再补充和再完善。四是在教学实施添置上采取全镇统一模式,经济上由各行政村集体解决。五是辅导员的误工报酬上按照《下蜀镇“站校”结合校外辅导实施细则》给予补助。辅导内容上以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为主线,校内学业辅导为常规。规定动作是将“站校”结合校外辅导引入到辅导点的日常活动中,自选动作各具特色。如空青村范巷辅导点是书法,新村村新村辅导点是舞蹈,桥头村东菜园辅导点是美术,每个辅导点自选动作、特色项目各不相同。
新型辅导点由于较好地解决了辅导员的辅导补贴和教学用具的添置经费问题,且辅导员的素质日趋提高,使得自然村辅导点更具有生命力,更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它的特点是办点模式公益性、辅导老师专业化、辅导内容多样化、办点地址就近化。这是下蜀镇关工委校外辅导工作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
让新型辅导点成为校外辅导力量的有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