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文
名师“组团”为句容市乡村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传道解惑
细雨霏霏,秋意阑珊。2016年10月21日、22日,句容市乡村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教学研讨会在句容市华阳中学举行,来自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步进博士和尹逊才博士为培育站全体学员传道授业解惑,培育站导师张金保、侯红宝、朱兴杰、张小健参加研讨活动。
来自培育站的李黎、熊阳波、孙露萍、徐冬青四位老师执教了新选的七年级课文莫言名篇《卖白菜》。四位老师同课异构,在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查阅资料,解读文本,研读学情。授课老师们不约而同地创设了挑战性、活动性的任务学习,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学习与表达的兴趣。课堂中亮点闪烁,精彩不断。华阳中学学生的思维之灵活、发言之精彩也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博士步进给培育站学员作了题为《文学作品教学如何品味语言》的讲座,步进博士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卖白菜》的文体怎么界定?是属于小说还是属于散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研讨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培育站的学员纷纷发言,谈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对文体的判断。步进博士说,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争论,这种争论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学术交流,有交流才有碰撞,有碰撞才会擦出智慧的火花。过去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才有了思想的空前解放和各种学术的迅猛发展。步进说,当前有些文章肆意进行删减,使得原作面目全非,没有尊重作者,没有尊重原作,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个体,不能轻易删改一个字、一个标点。他又提到,教师上课前,教什么和怎么教,品读什么和怎么品读,其实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品味语言主要从品文体,品语调、语言风格,品句式,品词语,品标点符号五个方面进行,通过文本细读,实现言意互转,言意互转,就是一个因言求意,缘意求言的互动过程,言意一体,不可偏废。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尹逊才作了题为《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转向和突围》讲座,尹逊才博士首先对授课教师的《卖白菜》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进行了点评,尹逊才博士独辟蹊径,设计了《卖白菜》教学留白问题:1.白菜如何回到家中?2.一毛钱该不该多收呢?然后又创意地设计了一个仿写:情境再现,帮妈妈卖菜,有个老奶奶很挑剔,对各种菜蔬进行了摸掐拽撕,结果这个老奶奶丢了五元钱……尹逊才老师的教学设计让培育站学员眼前一亮,思路大开。尹老师强调,当前语文文本解读出现师生跪拜在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面前,不可逾越,不敢质疑,这其实都是不对的。语文教学,就应该让文本中的人物自己出来“讲话”,他举例说道,《卖白菜》中的老奶奶的一句话“这是谁啊,是你儿子吗?”,其实就是很生活化的一句话,我们来自农村都知道,农村上有些老太太讲话是很有水平的,像这样的话很真实接地气。另外,他又举试管烧金鱼的例子,老师在课堂上示范试管烧金鱼,为什么金鱼没有烫死掉,原因就在于观察是不是仔细。文本解读只要用心,就能收获多多。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魏本亚给培育站学员们带来一份饕餮盛宴,试听享受。魏本亚教授与学员互动,详细阐述了自己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追求,魏本亚追溯自己多年来对教育事业的一往情深和漫漫求索,他勉励学员们心中有愿景、脚下有行动,追求卓越,在福泽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他希望在这个优秀的学习共同体中一起学习、分享语文人的酸甜苦辣,了解、探索、完善语文教学的方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打造生命中最美好的语文课。
培育站导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侯红宝作了题为《读启写径》的专题讲座,侯红宝老师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语境化”阅读教学研讨为切入口,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观摩及研修活动,切实提升培育站学员的课堂教学实操能力、文本解读能力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侯红宝老师的讲座条分缕析,层层剥茧,为与会的老师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培育站导师,天王中学校长朱兴杰给培育站学员们作了讲座,朱兴杰校长勉励学员刻苦自砺,在导师的引领下完善自我、提升专业素养。希望学员们苦练内功,在主题明确的“语境化”阅读教学研究活动,真正把农村教育支撑起来,传承、扩散、辐射先进的思想理念、教研方法,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优质语文课堂。
外面秋雨细飞,屋内暖意融融。两天的听课研讨,专家讲座滋润着每位培育站学员的心田。大家如沐春风,豁然开朗。要提升语文教师语文教养和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育站的每次活动仅仅是开始!语文教学,再前进一步,就更好!